欢迎光临世界财经网!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本

妄想改变宏观,是跟自己为难

.

终于找时间读了不少群里争论激烈的三万字雄文。简单几句读后感是:

1,个人感觉基本还是辜朝明的分析框架,做了些优化和本地化;

2,挺有利于理解现在的经济现状,简单而言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投资回报率下降;

3,更多是悲鸣(结合后来被网友扒出的作者的投资业绩,非常可以理解),当然不一定可以解释未来的宏观走势;

4,一篇充满了各种宏观经济学名词的文章,能激发这么多讨论,也大概说明了现在大家的情绪吧。

文章对现状的描述,我个人觉得是符合不少人的体感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够先刷屏后被删,然后通过其他渠道再发出来。然后就是发出来、被删的循环。

.

现状是什么?

两句话:第一句,因为资产较大幅度缩水,比如最大的两类资产房子和股票都跌了,所以家庭和公司更倾向于储蓄,以修复资产负债表,而不是消费和投资;

第二句,因为经济增速下滑,缺乏可以带来高回报的投资标的,导致公司更倾向于出海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或者不投资。

第一句话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第二句话解释了为什么地缘政治这个样子,各家公司都还是眼光向外,出海成为风口。

.

简单概括长文的观点:

中国经历了22年的长期封控,叠加上从20年开始对平台、教培、地产和金融行业的整顿,极大影响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利率和自然产出增速。结果是,中国经济面对着经济学家辜朝明指出的挑战: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

作者认为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出台,而不仅仅是依靠经济自发调整。比如:央行应该大幅降息,中央财政应该大幅加杠杆,应该大力刺激消费。但是政策端却并没有做出这样的举动,甚至体制内学者和金融机构经济学家连衰退通缩这样的词都不能讲出口。

其实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作为基金管理者的业绩为什么不好。作者在文中说过,他在23年的时候就发表文章,认为需要有强有力的政策去刺激经济复苏。但监管倾向于保持政策定力,自然让作者的预期落空。如果作者已经根据自己的预期进行了市场操作,当然投资业绩就会表现不好。

就像23年有投资人爆仓,是因为预期政府会救房地产而加大了对地产股\债的持仓比例,却没想到政府真的敢下定决心要把这堵经济承重墙给拆了,重建新的。

.

除了不赞同文章对现状的描述之外,即使赞同描述,也一些批评这篇文章的人认为:文章根本没有点出最底层的原因(此处不可说);文章给出的建议完全不可行,三万字说不了北京老干部

所以,文章更多是悲鸣,改变不了现状。再说了,谁能改变宏观呢?

妄想改变宏观,是跟自己为难。

三万字长文最后给个人的一些建议,我倒还挺认同:在经济不景⽓的年代少踩雷,少踩坑,不被不良思潮蛊惑,规避⻛险,就是胜利;不要轻易投资于权益和商品,包括炒股票、买股票基⾦,和⾃⼰创业(当股东),⾯对⻓期通缩压⼒,保住现⾦,降低收益预期,就是胜利。

最后想了下,最近半年见到的人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1,乐观,认为没那么差,甚至全球对比还算好的;2,中间,认为经济确实不好,但是还有很多事可做;3,悲观,没啥指望,能走就走,不能走就冬眠。

是什么在影响这三类人的态度?认真思考了下,坦白说,我认为是个人的境遇。所以,还是让自己和身边人过得更好一点,如果财务上不行,那至少在心情上也要努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世界财经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世界财经网 caijing.zhinengzh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